综合能源

INTEGRATED ENERGY

  到2050年,建筑领域基本实现近零碳排放,全面推动能源低碳革命,供暖实现零碳化,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建筑围护结构新材料保温性能和安全性能实现突破,光伏、光热等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储能设备技术更为先进且成本大幅度降低,建筑设备能效进一步提升,建筑领域基本实现电气化,直接碳排放大幅度降低。开发高性能围护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保温和安全性能兼优、施工便捷和成本可控性俱备,研究提高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能源转换效率,研究“光储直柔”技术,研究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研究更高能效的用能设备设施,推进供暖、空调、照明、通风系统和建筑相关产品的全面变革,研发低碳设计优化软件和人工智能低碳绿色性能化设计软件。

 

•主动优化管控和反馈式就地控制结合实现系统稳定可靠持续优化运行,达到在现行国际能效管控巨头基础上提升10到30%的能效水平
•实现能源管理和节能管理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助力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运维管理水平
•降低运维费用10%到15%,提升智能化、自动化管控水平,降低运维劳动强度,机电系统(暖通空调、智能建筑(BAS)、给排水、电梯、供配电等)实现基于具体技术手段和经济性分析的智能化高精度的节能诊断和经济分析能效诊断,达到能效级故障预维修
•保障机电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升机场舒适度(温度、湿度、新风等)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机电设备和系统管理水平,提升能源管理水平  

建筑节能

       能源领域,传统的企业正在快速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重点依然还是供给侧,重视资源获取和电源建设,或与电网单边交易;未来,电力相对过剩,结构化改革的环境下,基于服务电力用户、双边交易的电改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当然,我国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只有更加开放的电力交易,跨省跨区,甚至跨境,才能真正实现增量替代转换到存量替代,从而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技术极大的推动了能源领域的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智慧、绿色、安全的能源生态的管理,从而有助于各种业态减少碳排放,降低成本,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能源供给与能源节约进一步协同整合的背景下,综合能源服务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综合能源服务是在传统综合供能(电、燃气、热、冷)基础上,整合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设施及电气化交通等能源设施,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以多能互补联供、分布式梯次利用和智能微网等多种形式展开应用的系统能源供应服务模式。

运行节能管控系统

  各地电网公司持续提高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和实用化水平,配电网正加速向主动型、综合能源互济型电网转型。随着用户需求不断提高,以用户负荷的地理全覆盖供电为目标的传统配电网正逐步向以绿色、智能、可定制供电服务为目标的配电网转变。未来配电网将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灵活负荷以适应可定制化供电需求,“源-网-荷”角色定位和行为特征的界限区域模糊、层面更加丰富,同时,其外部与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壁垒将逐渐打破。未来配电网不仅将承担输电网降压供电需求,也将承担更多本地分布式电源电力传输和消纳职责。技术进步及能源革命要求,以分布式电源为代表的新兴能源业态将越来越多,并通过配电网这一载体实现互联互通。
       以前配电网对输电网的依赖性很强,将来配电网与输电网之间可能是弱联系,甚至反过来支撑输电网。未来配电网也会充分发挥电力信息流载体的作用,服务智慧能源、用户互动及其他电力增值业务。
       从能源业态发展来看,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性减碳目标为牵引的能源革命大背景下,有可观规模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设施需要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承载能力和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配电网也将由传统的单向潮流运行模式改变为双向潮流运行模式,为提升电网安全可靠性,也必须大力发展配电网;从市场开放性来看,在电力体制改革总目标下,达到增量配电业务条件的配电网已放开给社会资本投资,配电网的投资活力及创新力都是前所未有的。

坚强电网

综合能源服务

  现阶段综合能源服务主要场景包括医院、学校、商业建筑和工业园区等,医院建筑能耗由于其功能特殊性而高于其他建筑,医院建筑能耗高于其他公共和民用建筑,是一般公共建筑的1.6~2倍,医院楼宇设计普遍缺乏智能性和节能性的考虑,且医院后勤管理普遍精细化程度低、信息系统分散,人员管理理念普遍落后,导致医院能源消耗难以降低,主要包括控制诊疗环境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设备,提供生活热水和消毒蒸汽的供热系统,提供其他服务的电梯、办公、生活、消防等系统。全国院校的能源消耗占据了社会总能耗的10%,全国大学生人均能耗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高校校园能耗主要有以下特点:建筑类型多,能耗种类也多,校园不仅有教学楼、科研楼、行政办公楼等公共建筑,而且有宿舍楼等居住建筑和食堂、浴室等生活辅助建筑,建筑类型的多样化必然能导致能耗种类的多样化,此外,能耗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高校在1月下旬到2月中旬和7月上旬到8月下旬放寒、暑假,校园能耗会明显下降。商业建筑与住宅建筑相比,在能耗设备、能耗量和产权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商业建筑能耗设备多,主要包括采暖设备、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电梯、办公设备等,其中,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能耗比重最大,主要以电力为主,这些问题适合通过综合能源服务进行解决与优化,在产权结构方面,多数商业建筑的产权结构比较单一,比如商场酒店等,这有利于综合能源服务的开展。我国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电力消耗量大,用户用能方式多元化,有大量的冷热电等能源需求,工业园区具备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其将能源的生成、输配和消耗纳入一个系统中,从全系统、全运营周期的视角评价和提升综合效率和经济性,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是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主市场。